一
周評
標準成為各國政府及企業發展氫能的優先項。
二
政策法規
工信部:聚焦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使用環節標準制定。6月28日,工信部發布了《2021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提出聚焦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使用環節,推動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能耗及續駛里程、低溫冷啟動、動力性能、車載氫系統、加氫槍等標準制修訂。全面參與動力電池耐久性、燃料電池安全等全球技術法規的研究制定。
鄭州市:“十四五”,加快氫能汽車發展。加快氫燃料等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布局,支持抽蓄、風電、光伏、氫能等清潔能源發展,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推進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建設。
大同市:“十四五”,培育100家氫能相關企業。按照全產業鏈思路加快建設太陽能光伏、儲能、氫能產業基地。招引3-5家制氫、儲氫、加壓、充氫、氫燃料電池等氫能裝備制造企業;聚焦高壓氫氣加注壓縮機組、新能源汽車高壓閥及接口、新能源汽車氫化純化裝置、新能源汽車氫噴射器等氫燃料新能源汽車相關零部件,招引3-5家裝備制造企業。推動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制氫進行工業化示范。到2025年,培育氫能相關企業達到100家,產業鏈核心企業7-10家。圍繞氫能,重點推進液態氫設備制造加工、大規模長距離氣氫管道輸送等技術升級。
三
行業觀察
山東:首條城際氫干線發車。6月26日,山東首條城際氫干線(青島-臨沂)在兩地同步發車,170輛氫能冷鏈物流車和渣土車開始投運,這是山東成為“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以來,首個落地的城際氫干線子項目。未來,青島國際院士港會在3年內陸續投運、推廣2000輛氫燃料電池物流車,穩步推動以臨沂為中心,輻射半徑600公里左右、服務4億人口的電商物流網絡建設。
寧波:首個加氫站落成。近日,寧波首個加氫站建設完成。該加氫站由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建設,占地19畝,加氫規模可達每天500公斤,加氫站用電將全部由光伏發電自給。此外,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將在加氫示范站的基礎上,打造浙江省最大的加氫母站,每天新增充裝供氫能力4000公斤,加氫母站的用電也會采用光伏發電來自給。
常熟:中歐氫能創新研究院落戶。6月28日,中歐氫能創新研究院項目落戶常熟高新區簽約儀式舉行。研究院由國家能源集團旗下的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與常熟高新區管委會共同設立。該平臺將打造三個分中心,即氫能研究中心(包含氫能大數據平臺)、中歐綠氫創新中心(包含氫能裝備產業化展示)和國際交流與培訓中心(UND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經濟職業學院),并牽頭引進中歐相關裝備技術企業入駐及運營,推動中國氫能聯盟產業裝備制造單位的產業化項目落地常熟。
湖北:中極氫創氫能制造業創新中心成省級中心。近日,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認定由武漢中極氫能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承擔建設的“氫能制造業創新中心”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該中心由武漢市政府、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共建,于2018年12月獲湖北省經信廳批準籌建。創新中心自主研發的國產大功率智能化燃料電池測試設備已完成研發并實現市場化,獲得“第二屆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獎”。
四
企業動態
億華通:6月28日,與豐田汽車聯營公司華豐燃料電池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45億日元。
7月1日,定增2億元建設燃料電池綜合測試評價中心項目方案獲批。國際資本巨頭瑞銀、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參與認購。
長城汽車氫能檢測:6月28日,長城汽車氫能檢測與北京科技大學正式簽署戰略協議,共同建立“氫能研究院”。
德清動力:6月27 日,德清動力與神木市政府簽署氫能生態鏈合作協議。在 2030年之前,更新神木市存量燃油重卡 20000臺,建設加氫站 8 座。
國家電投:6月28日,與陽光電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新能源全優價值鏈合作、綜合智慧能源創新、電站合作開發、氫能及儲能商業模式探索等重點合作領域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6月30日,延慶園加氫站二期項目冬奧配套加氫站建成投產。該站是北京市第一座具備70兆帕加氫能力的加氫站。日加氫能力1000公斤,可滿足60輛氫燃料客車或200輛中小型氫燃料車輛需求。
氫途科技:6月29日,氫途科技年產2萬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項目一期下線儀式在金華氫途新廠房內舉行。項目計劃投資5億元,用地37畝,總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具備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全套測試能力。一期建成后,具備年產5000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能力。
國創氫能:6月29日,與一汽客車(大連)有限公司正式簽訂《長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深入開展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氫燃料電池整車產品研發合作。
中自環保:IPO申請獲批。公司主營催化劑的研發和生產,募資中的6400.47萬將用于氫能源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研發能力建設項目。
五
海外動態
歐洲:26家領先公司聯合推出《氫燃料船舶手冊》。由挪威船級社(DNV)牽頭、26家領先公司與協會組成的聯盟推出《氫燃料船舶手冊》,以解決船用燃料氫的各種難題。這項名為“MarHySafe”的聯合開發項目分二期。《氫燃料船舶手冊》為一期項目,內容包括為使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進行安全氫操作提供路線圖,詳細介紹了如何駕馭設計和建造的復雜要求,并涵蓋了氫操作中最重要的方面,例如安全和風險緩解、氫系統的施工細節以及海事應用的實施階段等。項目二期將在風險評估、實驗測試,及關于氫加注和標準化等方面投入更多預算。
丹麥:撥款8100萬丹麥克朗(≈1090萬歐元)支持綠色氨示范項目。該項目由Skovgaard Invest、Vestas Wind Systems A/S和Haldor Topsoe A/S合作開發,旨在建設一座10MW的綠色氨工廠。該工廠由6臺V80-2.0兆瓦Vestas風力渦輪機和50MW的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電力,投產后可年生產5000噸以上的綠色氨。
阿爾斯通:在波蘭推出首列燃料電池客運列車。
沙特阿拉伯:第一座加氫站正式開放。該站位于達蘭科技谷科技園,由沙特阿美(Aramco)和空氣產品公司(Air Products)合建。
來源:中國能源報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