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評
近期多座加氫站投運,下半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可期。
二
政策法規
定州市:“十四五”:搶抓氫能源產業進入市場化臨界點的戰略性機遇,持續增加氫能供給能力,到“十四五”末,日產高純氫達到1萬公斤,完成2個加氫站, 建成氫能產業園。謀劃建設氫能源汽車研究院,加快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日前,定州市人民政府印發《定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3)》,《規劃》提出超前探索氫能運輸管網建設,完善移動式、分布式氫能儲運體系。2021年,推廣氫燃料電池客車10輛,貨車5輛;2022年,推廣氫燃料電池客車15輛,貨車5輛;2023年至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期末,推廣氫燃料電池客車35輛,貨車30輛。設置“定州-黃驊港”氫燃料電池汽車物流貨運專線。
鹽城市:近日,江蘇省鹽城市人民政府發布《鹽城市“十四五”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根據規劃,到 2025 年,全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達4萬輛,新建加氫站5座;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超過100輛。
三
行業觀察
國內首個城鎮民用氫氣工程技術標準啟動編制。近日,由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負責主編的《城鎮民用氫氣輸配系統工程技術規程》(下稱《規程》)編制工作正式啟動。《規程》旨在解決目前城鎮氫能行業無標準的現狀,保障城鎮民用氫氣在氫氣儲存、輸配及用戶工程配氣等環節滿足工程建設標準需求;同時,規范城鎮居民及商業氫能源供應工程設計、建設和運行管理。
中國科學院:直接電解海水制氫能量轉化效率達72.47%。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燃料電池技術團隊基于前期開發多年的扁管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創新性地嘗試了在高溫下進行海水電解制氫的研究。科研人員直接使用從寧波市近海取回的海水,采用鼓泡法,以氫氣為載氣攜帶海水揮發物,通入固體氧化物電解池在750℃下進行電解,在未使用任何貴金屬催化劑的情況下,獲得了最高72.47%的能量轉化效率。該方法由于先將海水加熱蒸發,海水中的絕大部分雜質不與電解槽接觸,因而難以對電解槽造成破壞,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該成果已發表在國際能源工程領域知名學術期刊《應用能源》Applied Energy上。
佛山:國內首個站內天然氣制氫加氫一體站試運行。7月28日,國內首套站內天然氣制氫加氫加氣一體站在佛山南莊順利試運行。站內天然氣制氫能力為500標方/小時,電解水制氫能力為50標方/小時,日制氫加氫能力達到1100公斤,可滿足公交車100車次或物流車150車次的加氫需求。站內安裝的屋頂光伏發電系統裝機容量達230千瓦,年發電量24萬度,可通過電解水工藝生產5000公斤綠氫。
河北:首個油氣氫合建站竣工。7月27日,保定“容易線”油氣氫綜合能源服務站順利完成竣工。該項目是河北省首個“油、氣、氫”合建站,站內配備12個儲氫罐、2個LNG氣罐、2個汽油罐、2個柴油罐;站內設置2臺35MPa加氫機、3臺LNG加氣機、3臺加油機,可實現氫氣1,000kg/12h、油30t/d及LNG24,000Nm3/d的綜合加注能力,可為100輛運輸砂石骨料的氫能重卡提供加氫和綜合能源服務。
我國首個氫混燃機示范項目啟動。近日,國電投湖北公司、盈德氣體、中國聯合重型燃氣輪機技術有限公司、及荊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就國電投氫混燃機示范項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重燃計劃在國電投湖北公司荊門工廠的F級燃氣輪機上進行摻氫燃燒試驗,通過試驗研究及示范驗證,推動我國首個氫混燃機示范項目落地。
四
企業動態
協鑫集成:在伊金霍洛旗投建風光制氫基地。7月28日,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與協鑫系統集成(北京)有限公司投資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舉行。根據協議,協鑫集成科技股份公司將在伊金霍洛旗成立氫儲備應用研究院;投資建設儲能系統、綠氫裝備、組件三位一體的光氫儲一體化產業園區;投資建設光伏電站、光伏電站板下經濟以及風光制氫基地;投資建設16個綜合能源加氫站等項目,全面打造氫能源產業鏈集群。
中石化:在國內建設的第二座“油氣氫電服”綜合加能站-中石化海明綜合加能站-在大連自貿片區正式投入運營。
深圳市凱豪達氫能源:自主設計生產的光伏制氫與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裝置,在青海大學完成設備安裝、系統調試工作,并順利完成驗收。
保利協鑫:7月28日,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成立氫能事業部。同時,協鑫新能源還分別與中建投資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建銀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分別成立氫能產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達100億人民幣)與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不多于8億美元)。
佛山市清極能源:與華鋒股份簽訂投資協議,華鋒股份以自有資金1500萬元向清極能源增資。
氫途科技:7月29日,與神力科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國內燃料電池車輛市場進行深度合作。
五
海外動態
世界上最大的燃料電池發電項目啟動。7月29日,斗山燃料電池與春川市、POSCOE&C、三德財團法人、東春川綠色能源等6家地方政府及相關企業在江原道春川市政府簽署了“成功推進100MW級燃料電池發電業務的諒解備忘錄”。項目將于2022年底開工建設,目標是從2025年開始商業運營20年,項目總成本約為7000億韓元。
空氣產品公司攜手康明斯攜手推2000輛零排放氫燃料重卡。7月26日,空氣產品公司與康明斯公司簽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雙方將攜手加速推進氫燃料電池卡車在美洲、歐洲和亞洲市場的應用。空氣產品公司計劃將其在全球各地的約 2,000 輛卡車轉換為氫燃料電池車,康明斯將為其提供氫燃料電池電動動力系統。
印度石油:擬在印度建首座綠色氫工廠。7月27日,印度石油公司宣布戰略性綠色氫工廠計劃。公司計劃在馬圖拉煉油廠生產綠氫,電力來自其在拉賈斯坦邦的450兆瓦風力發電項目。
俄羅斯:科拉核電站準備生產氫氣。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下屬燃料公司TVEL7月23日表示,該公司選擇了科拉核電站(Kola NPP)作為生產氫氣的試點基地。氫氣生產和轉換測試設施計劃在2023年投入使用。該工廠最初電解能力為1MW,最終將擴容至10MW。
(來源: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郭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