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知道嗎
剛過去的10月27日
在南京成立的“碳中和世界大學聯盟”
是由東南大學和英國伯明翰大學
共同倡議發起的

"碳中和世界大學聯盟 " 成立儀式
在全國的“兩會”上
“碳達峰”“碳中和”
兩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
與之有關的工作
被列入今年的重點任務
這兩個詞也因此成為最熱詞匯首選
那么這兩個詞語
究竟有什么內涵呢
小新來為你逐一揭曉
01
“雙碳”是什么?
碳達峰
是指全球或一個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在某一時間點達到歷史最高點,即碳峰值,經平臺期后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意味著中國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達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長,并逐漸下降。
碳中和
某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人類活動直接和間接排放的碳總量,與通過植樹造林、工業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總量相互抵消,實現碳“凈零排放”。
02
“雙碳”的由來
03
我國為什么推出雙碳政策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猛增,各地極端氣候事件頻發,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極端強降水、高溫等,不僅影響生態系統,還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
2015年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簽署《巴黎協定》,確定了“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長期目標。
這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后,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國內碳達峰任務艱巨
我國作為“世界工廠”,產業鏈日漸完善,國產制造加工能力與日俱增的同時,碳排放量也在加速攀升。不少發達國家已通過技術、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實現了碳排放和經濟脫鉤,即碳排放達峰,而我國仍處于碳排放剛性增長階段,尚未達到峰值。
重塑能源體系
我國油氣資源相對匱乏,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發展低碳經濟,對重塑能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04
雙碳政策下的行業發展趨勢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為了在目前較低的經濟發展水平上盡早實現碳達峰,我國必須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低碳的新產業新技術。
下一步,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低碳行動將持續深化,并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低碳發展的良好氛圍。
2021年3月,人社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將碳排放管理員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明確給出了碳排放管理方面職業的統一名稱:碳排放管理員。這一新職業,由此正式進入國家職業序列。業內人士表示,碳排放管理員未來有望如環評師、會計師一樣,成為企業必不可缺的崗位。
為了實現“雙碳”,我們能做些什么?
1.少用塑料袋
2.出行多坐公交車
3.隨手關燈、關水、拔插頭
4.雙面打印,保留下半片森林
5.少坐電梯多爬樓梯,強健體魄
6.聽音樂時,顯示器可以調暗或關掉
7.減少使用一次性牙刷等一次性物品
8.剩菜冷卻后,用保鮮膜包好再進冰箱
9.定期清洗空調,除了健康還能省不少電
10.除了去郊區種樹,也可以在家養花養草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是中國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是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
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
因此小新號召大家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素材來源:網絡 整理:賀虎)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