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他們是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的勞動模范,他們是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闖創尖兵,他們是砥礪傳承、匠心筑夢的新能工匠,他們是勇破敢立、只爭朝夕的青年先鋒……他們一路奔跑,一路攀登,一路耕耘,用日復一日的堅持、拼搏、求索,彰顯了新能榜樣的責任和擔當。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新型能源公司2024年度優秀班組長,聆聽闖創故事,感悟新能力量。
選煤公司 姚曉壘
姚曉壘,選煤公司黃陵二礦選煤廠機修班長。扎根選煤行業數十年,他不怕吃苦、踏實肯干,憑借愛崗敬業的精神、勤學苦練的執著、精益求精的追求,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由一名普通員工逐步成長為公司優秀班組長。
他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常態化組織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通過“每日一題”“每月一考”等形式,提高班組成員的安全意識。他以“治未病”的管理思維,積極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做好預防性檢修,全力以赴確保設備平穩運行。
他積極投身技術創新,組織職工參與“小改小革”和修舊利廢,持續優化和改進生產設備和工藝。2024年,帶頭開展605、606刮板機縮鏈裝置改造、3050皮帶卸料裝置升級等多個創新項目,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提升安全系數。
他加強班組建設,發揮“傳幫帶”作用,分享工作經驗和技能,有效提升職工技術水平和能力素養,增強了團隊協作效率,機修班總是能高效完成設備檢維修工作,為選煤廠安全運行保駕護航。2024年,他榮獲新型能源公司“優秀班組長”稱號。
選煤公司 盧理強
盧理強,選煤公司文家坡選煤廠機修班長。他扎根選煤一線近十載,用安全與創新雙軌并行的工匠精神,在烏金分選的洪流中淬煉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先鋒本色。
他用“安全三鏡”管理法筑牢班組安全防線,即用“顯微鏡”排查隱患,拿“放大鏡”剖析案例,以“望遠鏡”謀劃防控。他結合選煤車間的實際案例,深入現場,實地講解安全操作規程,帶動班組成員反違章、查隱患。2024年班組整改完成100余項安全隱患。機修班保持1389天“零事故”。
面對煤泥篩分效率“卡脖子”難題,他帶領團隊發揮創新思維優化升級,將弧形篩改造為固定篩,改變來料分配結構和脫水角度,使產品水分降低了2%,商品煤發熱量平均提高了80大卡,每月可為客戶增加100萬元經濟效益。諸如此類的創新改造還有二十余項,不僅有效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而且為車間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他發揮機修專業技能,深入挖潛增效,開展修舊利廢,將諸多工具變廢為寶,每月節約近10萬材料費用。積極開展“傳幫帶”工作,先后結成8對師徒,將工作經驗和技能傾囊相授,帶動班組成員共同進步。
淮源熱電公司 邱星
邱星,淮源熱電公司鍋爐車間負責人。他始終以誠待人,勤勉工作,認真嚴謹履行職責,保持高度工作熱情,不斷提升職業素養和能力,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能人的責任與擔當。
他深入剖析鍋爐車間所轄工作的特性與實際需求,科學構建管理體系,監督鍋爐專業操作人員嚴格按章操作,確保每一項任務都能有條不紊順利推進,保證運行工況安全平穩。
在2024年度的核心生產任務中,他策劃并成功完成1#爐的計劃啟停任務及停爐后的檢查與檢修工作,為后續生產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隨后組織完成了2#爐的吹管及“72+24h”試運行,期間對各類技術參數和設備運行狀態進行精準監控與及時調整,順利實現了1#爐與2#爐的負荷切換,并穩定對外供汽。
在技術進步與創新方面,邱星同樣取得了顯著成果。他組織實施的冷渣機冷卻水改造項目,通過安裝自動穩壓泵系統,解決了生產過程中冷渣機冷卻水超溫的問題,為公司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咸陽公司 馬一波
馬一波,咸陽公司安全生產部運行二班班長。自2014年入職以來,他憑著對工作的熱愛和不懈努力,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從一名普通鍋爐運行人員成長為運行班長。
他十分重視團隊建設,通過“傳幫帶”、一對一授課等方式,幫助新工快速掌握操作技能。時刻關注班組成員思想動態,及時解決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工作氛圍。他還帶領班組積極參與公司的“小指標競賽”,對設備進行精細化調整,及時處理跑冒滴漏,節約能源成本。運行二班榮獲陜煤集團“優秀班組”稱號,成為咸陽公司班組建設的典范。他本人也連續五年獲得咸陽公司“先進個人”稱號。
2024年,在咸陽公司50t/h燃氣鍋爐和溴化鋰機組調試投用時,馬一波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深入研究設備圖紙,反復調試運行參數,保障了設備平穩運行。同年,在新型能源公司首屆技能比武大賽中,他更是勇奪司爐工冠軍。憑借過硬的能力和出色的表現,他榮獲新型能源公司2024年度“優秀班組長”榮譽稱號。
氫能公司 趙國棟
趙國棟,蒲城加氫站項目建設小組組長。他積極發揚敢闖敢創的企業精神,長期駐扎建設一線,盡職盡責,真抓實干,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優秀班組長的風采與擔當。
2024年8月16日蒲城加氫站項目開工建設,趙國棟憑深厚專業功底和實戰經驗,主動擔綱重任,深入研讀項目文件,精準把握建設要點。他常駐施工現場,與一線人員并肩作戰。面對施工難題,他密切關注工程進度,每天對照計劃檢查分析,針對影響因素迅速決策。
在加氫站站房建設中,連續降雨嚴重影響混凝土澆筑作業,他迅速組織場地排水和基礎清理,增加攪拌設備與運輸車輛,成功追回工期,確保站房主體結構按時完工。在地基回填環節,他組織專題研討會,制定既滿足需求又節約成本的方案,實施后回填利用率高達98%,節約成本近10萬元,為公司項目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