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十年風雨,收獲十年碩果。我與新型能源公司相遇已達六載,雖無法留住時光的匆匆腳步,卻能在歲月的長卷中留下深刻的印記。作為新能選煤公司的一名基層工作者,我有幸成為了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親身經歷者和見證者。在這六年里,陪伴我成長的人與事,猶如夜空中閃亮的星,值得我去捕捉、去記錄、去珍惜......
在茫茫塞北遇見一方拼搏
執起筆,蘸上墨,記錄一線故事,一幕幕攻堅克難的奮斗場景浮現眼前——在設備調試期間,面對設備運行故障頻繁和產品指標不穩定等諸多難題,公司技術骨干與機電“高手”連續多個日夜,全身心撲在檢修現場,全力以赴解決問題,直至系統平穩運行;生產過程中,現場操作人員黝黑的面龐下藏著堅毅的目光,瘦小卻精干的身軀進行著不間斷巡檢,扛起保障設備高效運行的重任;還有那些“蒸”戰高溫,不懼酷暑的“粉刷匠”們,全副武裝,手持抹布、刷子,拎著油漆在車間各個角落進行設備設施“美顏”工程,為生產現場質量標準化建設增光添彩。
“青年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記得初進選煤公司,作為生產一線的崗位工,我時常穿梭于選煤車間,勤跑細查設備運轉狀況,密切留意煤質細微變化,耐心汲取著“實戰”經驗,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行家里手”。在一次301塊煤皮帶巡檢時,我憑借豐富的經驗,及時發現了減速機高溫現象,經排查是減速機排氣機構損壞,車間立即停機檢修,在大家齊心協力下,設備順利修復僅耗時20分鐘。“倘若沒有及時發現致使機械損壞,可能影響時間在2小時以上甚至更長。”機修班長高宏峰肯定地說道。
體驗了工作艱辛的“苦”,也品嘗了不斷進步的“甜”,在我成長為班組長后,我帶領班組合理組織生產、精準把控煤質、理順并優化了洗選系統,解決了生產現場的關鍵難題。同時也參與調試驗收了選煤廠產能提升改造項目,多次攻克設備檢修安裝的“硬骨頭”,為機電運行保駕護航,從崗位工、集控員、安全員、班組長到副廠長,一步步成長為基層帶頭攻堅的“急先鋒”。
在輸煤長廊里跑出真“功夫”
六年來,我見證了袁大灘選煤廠的逐步蛻變,參與了一線生產一次次的工藝革新、一項項技術改造。在我們與他共同成長的六年,通過了60余項創新改革,歷經兩次產能提升改造,從年產能不足500萬的“小廠”成功邁進800萬以上“優質高效”選煤廠的行列。
到基層去鍛煉,把一線當舞臺。7 月的毛烏素沙漠,晝夜溫差極大,夜晚依舊涼風呼嘯。屋外機器運轉聲陣陣傳來,我獨坐電腦桌前,思緒在煤海中飛揚,鍵盤上不斷敲打出與公司在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六年時光,我與新型能源公司一路同行、相伴成長,作為這個大家庭中最基礎、最平凡的一員。六年里,“走出去、引進來、動起來”的學習討論令我開闊視野、奮發向前;六年里,工作中的新問題、新挑戰讓我一次次提升技能、磨煉意志。六年時光,我早已融入新型能源公司這個大家庭,我們休戚相關、攜手奮斗,匯聚起了磅礴無盡的奮進力量。
在滾滾煤海中遇見前行力量
“標準化就是干的每一項工作能復制推廣,要做到操作有標準,數據尺寸有規范。”正在離心機旁做標準化工作的老班長師月榮講解道。
2023年,選煤公司袁大灘選煤廠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順利通過驗收不久,由多位行業專家學者組成的觀摩團先后深入選煤廠生產一線,探訪定制、看板、編碼、標識的應用情況,穿梭在設備林立的生產車間,看到車間設備設施潔凈如新、編碼清晰明了、地面干凈整潔、安全設施齊全可靠,完全顛覆了他們對煤炭清潔加工生產企業的理解和傳統印象,不禁對公司標準化建設成果發出了連連贊嘆。
奔赴新程,惟有實干。回首過往,我在新能這片熱土上“結婚、生子、成長、歷練”,放眼未來,我將用“勤奮、求實、進取、奉獻”擦亮自己二次創業底色,以埋頭苦干的姿態繼續扎根于毛烏素沙漠,以敬業擔當的精神奔走在生產前沿,以赤誠熱愛的初心奉獻新能事業,在傳承和創新中譜寫屬于自己的“煤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