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煤政研精品欄目征稿
提升國有科研型企業團青工作吸引力凝聚力的方法研究
新型能源 沈小瑞 宋章健 王文斌
摘要: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有企業的進程中,“90”后青年已成長為企業發展的主要生力軍,部分“00”后也逐步加入了企業生產經營經營的隊伍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各類生產力要素、裝備和物質生活條件日新月異,各類智能設備、社交渠道、媒體,使廣大團員青年極易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在開闊青年視野的同時,也使青年思想越發活躍,個性更加張揚,不再愿意接受條條框框的束縛,一方面對傳統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另一方面對企業團青組織如何凝聚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奮力生產經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陜西煤業新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神木分公司(簡稱“新型能源神木分公司”)作為陜煤集團新型能源公司的分公司,目前職工總數421人,35歲以下青年達355人,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超70%。如何將團青組織工作與公司改革發展的需求進行融合,需要從兩個方面思考,一是如何增強共青團組織的吸引力;二是如何提升團員青年的企業凝聚力。團結引導青年職工投身到生產經營工作中,推動團青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為企業的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各級團組織工作的方向和需要認真思考的重大命題。
一、現階段企業共青團工作存在的問題
1.對共青團工作重視程度不足。
一是企業管理中,普遍注重能直接助推公司安全生產經營的業務,對青年思想文化建設等“軟實力”的提升認識不足,未能正確認識到團青作用對生產經營工作的推動力,淡化團青組織工作職能,專職團干部數量占比少,兼職多,“副業化”現象普遍存在,大多數團干部均身兼數職,主要精力在生產經營方面,花費在共青團組織建設工作上的時間相對少,且專業人員不足,僅能完成規定性動作。
二是對團青組織工作人員的獎勵激勵政策不夠突出,崗位設置不夠合理,晉升提任渠道遠遠沒有專業技術人員那樣通道順暢,優秀人才在共青團工作崗位發揮個人能力嚴重受限,對于高學歷的年輕人來說,逐漸失去了參與共青團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甚至導致部分共青團工作人員自身思想認識也出現思想偏差。
三是2015年公司成立,2021年前,公司團組織只設團支部,隨著公司體量的擴大,青年增多,經請示批準,團支部升格為基層團委,各級委員因工作年限短、經驗不足,加之以上兩個因素,各團支部工作都存在等安排等布置,同時因重視一線安全生產,造成工作主動性、引導性作用發揮不強的現象,創新性開展團青工作幾乎無法實現。
2.共青團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工作融合不強、創新不足。
目前,公司共青團已經成為公司生產的主力軍,但在融入生產經營工作的主要形式還是以宣傳、倡議為主要手段,青年職工以共青團活動參與生產經營、降本增效、科研開發工作、搶險保供的活動彰顯不出來,常常出現工作“兩張皮”現象,在服務發展、服務中心上存在認識、行為偏差,不會融合,造成青年職工對共青團工作的整體認識不足,共青團工作對企業發展的全局作用不足,沒有形成常態化的影響力、持續性的創造力。
隨著“雙碳”政策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能源類企業對科學技術的應用愈發重視,在傳統能源高效清潔利用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由于共青團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工作融合不足,加之學歷水平能達到科研技術要求的人才有限,導致共青團工作人員難以帶領青年職工在日常工作中迎合時代的發展需求,獲得較為理想的創新效果。
3.團組織的凝聚力受企業自身狀況影響較大。
國有企業團組織的凝聚力普遍受到企業自身發展和社會環境的雙重影響,特別是經濟利益占主導影響的今天,都普遍存在下降的趨勢。公司從創立到現在,是由過去的傳統能源煤炭企業轉型而來,因企業自身發展與企業對職工的凝聚力、吸引力成正比,所以,當企業發展形勢好時,對職工的吸引力會不斷增強,當企業發展狀況不佳時,職工便會出現較大的流失現象,而企業團組織本身對于企業就有極強的依附性,因此,當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出現變化時,團組織的凝聚力也會隨之發生轉變,過去,公司完全屬于煤炭開采性企業,過去的煤炭黃金十年造就了一批敢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青年人才。如今,企業性質、經營范圍的轉型,公司從資源型企業脫胎而來,但是運營服務的甲方仍然是周圍的資源型企業,造成青年職工存在攀比的心,從而影響到團組織的建設和發展。
共青團工作如果無法推陳出新,順應時勢的話,就不能把握住青年職工的所思所想、就無法與青年職工建立有效鏈接,進而導致服務青年職工的作用不明顯,直接造成團組織對青年職工的凝聚力減弱。
二、提升科研型企業團青工作吸引力凝聚力的方法
1.堅持以黨建帶團建,完善共青團組織機構。
一是共青團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的延伸,也是黨的思想傳播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必須緊密結合企業黨組織工作部署,主動并及時向同級黨組織匯報工作情況,積極響應黨組織給予的工作指導,主動挑擔子、自我加壓。打造國有企業從黨組織到團組織的工作聯絡線,促使黨組織在工作分工中主動聯絡團組織,正視團組織的工作效能和人員點多面廣的優勢,給予共青團工作更大的支持力度和服務保障。
二是將共青團工作人員的任免、培養及激勵等問題納入黨建工作的整體規劃中,完善共青團工作制度,搭建科學的管理體系。必要時可以機構重設,做到人盡其才,實現專職人員干專業工作,與專業技術人員實現優勢互補,確保共青團工作的專業性。實現共青團工作和生產經營工作的有機融合,將“務虛”的思想政治工作與“務實”的生產經營工作相結合,防止出現“兩張皮”,使共青團工作能夠更有效地助力黨建、科研和經營管理工作,助推企業發展。
2.牢固樹立服務青年成長思想,構建服務專業化團隊。
一是為青年職工創造良好的技能提升平臺,提高青年職工的專業技能水平。充分調研企業內青年職工的理論和實操水平,以及青年職工所期望的學習內容,再結合企業發展需求,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開展系列培訓工作。為青年職工更多地提供學習機會,深入開展“師帶徒”“老帶新”“崗位幫教”“三級培訓”等活動,促進青年職工專業知識、業務技能提升。組織企業內部的專業技術骨干和企業外部的優秀講師,組建專業化培訓團隊,開展專題培訓。制定青年職工學習提升獎勵制度,鼓勵其主動提升學歷,參加各類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和“注冊安全工程師”等資格考試,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好人才儲備,充分發揮青年職工的生力軍作用。
二是為青年職工提供學習交流平臺,提高青年職工的知識面。尤其是涉及到工作地點“點多面廣”的企業,要搭建起青年職工內外部溝通的平臺,通過組織開展機關職工和一線崗位職工輪崗交流等活動,增加青年職工的崗位閱歷;同時以黨團組織的各類主題活動為載體,有計劃地開展“紅色教育”“讀書分享”“座談會”等活動,拓寬青年職工視野,提升青年職工的思想認識、統一站位。
三是為青年職工搭建展示個人才華的平臺,豐富青年職工文化生活。共青團組織工作人員要有意識地在傳統活動中尋求突破,逐步實現一支部一特色。常態化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例如演講比賽、籃球比賽等適合青年的文體活動;建立職工閱覽室、流動書架、健身房等,為青年職工搭建展示風采的平臺,豐富團員青年業余文化生活,展現青年職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營造和諧的工作、生活氛圍,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切實增強團員青年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將青年職工緊緊聚攏在團組織“堡壘”周圍,激發青年職工與企業共同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
3.堅持以公司發展為中心,引導青年職工奮力生產經營。
一是打響“青字號”品牌,樹立青年典型。以“青年文明號”“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青年突擊隊”等安全活動為抓手,細化活動內容,在保質保量生產的同時,將安全環保放在首要位置,在企業內部形成“人人講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的良好氛圍,確保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穩定有序地開展。
二是深入開展“小改小革”“五小創新”“技術攻關”等特色的創新性活動。依托企業內部的“大師工作室”“工匠工作室”等工作室和科研力量,引導、幫助青年職工進行技術技能層面的創新研究,培養青年職工的創新革新意識,以“青年崗位能手、技術能手”為載體,開展技術比武、技能競賽、創新創效競賽等活動,使“創先爭優”成為常態,形成青年職工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
三是開展團組織+活動,加強自身建設提升職工影響力。通過團組織+工會,團組織+企業文化,團組織+企業新聞宣傳、品牌建設,團組織+項目標準化建設、安全文化建設,團組織+文明單位創建等,為共青團服務公司、服務青年提供新手段、新方式,全面促進團委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共同夯實公司發展基礎。
三、結束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共青團工作的開展,必須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重要指示,堅持黨的方針路線政策不動搖,把握新形勢下黨的群眾路線,增強共青團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當好黨組織的后備軍,充分發揮好團組織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針對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結合當代社會分析共青團工作存在的困難及其原因,以助推企業發展為導向,認真履行好組織青年、凝聚青年、培養青年、服務青年的職責,為企業轉型發展增添活力,把青年職工凝聚在團組織“堡壘”周圍,提升青年職工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形成“黨建引領、群團策力”的良好工作局面,進一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群策群力推動企業發展。
返回上一頁